播放记录

全片值得申遗的《让子弹飞》隐藏黑暗结局:恐怖的真相

时间:2024-07-28 18:03:00阅读:45276
姜文的《让子弹飞》这部2010年的电影,直到今天,仍然是经典中的经典,这里面无数的各种名场面和梗,一直活跃在各种二创的世界里。但看完《让子弹飞》,你是不是觉得结局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?其实原版剧本里还有
  • 让子弹飞

    HD

    2010 喜剧片

    民国年间,花钱捐得县长的马邦德(葛优 饰)携妻(刘嘉玲 饰)及随从走马上任。途经南国某地,遭劫匪张麻子(姜文 饰)一伙伏击,随从尽死,只夫妻二人侥幸活命。马为保命…

全片值得申遗的《让子弹飞》隐藏黑暗结局:恐怖的真相

全片值得申遗的《让子弹飞》隐藏黑暗结局:恐怖的真相

1/2

姜文 的《让子弹飞》这部2010年的电影,直到今天,仍然是经典中的经典,这里面无数的各种名场面和梗,一直活跃在各种二创的世界里。

但看完《让子弹飞》,你是不是觉得结局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?其实原版剧本里还有一段没拍出来的结尾,看了之后你可能会大吃一惊。

电影最后,张麻子孤零零地骑马离开鹅城,看似革命胜利了。但剧本里还有这么一段:

黄昏时分,武举人带着两大家族站在县衙楼顶,用黄四郎的望远镜往外看。武举人感慨道:"这是黄四郎看过的镜子,这是张麻子站过的地方,此刻我的眼中竟空无一人。"

两大家族问:"都走了?"

是啊,黄四郎死了,张麻子也走了,郭旅长的骑兵也没来。武举人就这么轻轻松松地当上了新的"黄四郎"。他抢走了胜利果实,以后肯定会把老百姓刚抢到手的财宝再剥削回来。

这段戏被删掉了,估计是因为太黑暗,太讽刺了。它暗示着:革命虽然成功了,但本质上什么都没变,新的"黄四郎"又会出现。

再看看最后那段火车呼啸而过的镜头。车尾有个穿师爷衣服的人影,好像是刚被炸死的黄四郎。这可不是什么阴谋论,说黄四郎其实没死。这个背影代表的是"未来的黄四郎"——新的统治者、新的压迫者。

张麻子说过:"没有你对我很重要。"这里的"你"指的就是黄四郎代表的那种人。一个倒下了,还会有新的站起来。

所以,张麻子骑马远去的那个背影,看似无悲无喜,其实饱含深意。

《让子弹飞》的结局及其深层含义解析

1. 表面的胜利与内在的失败

电影结尾,张麻子成功推翻了黄四郎的统治,看似革命取得了胜利。但实际上,这个胜利是空洞的。

首先,鹅城的百姓并没有真正觉醒。他们只是在抢夺黄四郎的财产,对公平正义毫无追求。正如剧本中描述的:"此刻的鹅城孙守义们,眼里只有金钱。他们没有感动,没有感恩,更没有一毛钱的胜利的理想。"

其次,张麻子的兄弟们选择离开。老三要带大家去上海享受繁华生活,只有张麻子孤独地留下。这象征着理想主义者的孤立无援。

2. 权力的循环与腐败的延续

被删减的结局更加发人深省。武智冲轻易地取代了黄四郎的位置,成为新的统治者。这暗示着:

- 权力的更迭并不意味着制度的改变。

- 革命往往吞噬自己的孩子,昔日的革命者可能成为明日的压迫者。

- 底层民众的命运并没有实质性改变,只是换了个主子而已。

3. 隐喻与象征

电影中有许多深刻的隐喻:

- 火车尾部的"黄四郎"影子:象征着压迫永远存在,一个倒下,另一个会站起来。

- 张麻子给黄四郎点烟:表示对宿敌的尊重,也暗示了两人在某种程度上的相似性。

- 黄四郎的五个"妈":讽刺了统治阶级的虚伪和权力的复杂性。

4. 革命的困境

影片揭示了革命面临的几个关键问题:

- 如何避免革命异化?张麻子的理想很快被现实打碎。

- 群众的觉悟如何提高?鹅城百姓只关心眼前利益,缺乏长远眼光。

- 革命者如何保持初心?老三等人迅速被物质诱惑。

5. 永恒的斗争

张麻子最后孤独离去,暗示着:

- 真正的革命者永远在路上,斗争永无止境。

- 理想主义者往往不被理解,甚至被抛弃。

- 社会进步需要不断的自我革命和警惕。

6. 对现实的思考

《让子弹飞》的结局引发我们思考:

- 如何实现真正的社会公平正义?

- 权力如何有效制衡,避免腐败?

- 在现实与理想之间,我们应该如何选择?

- 面对社会问题,每个人应该承担什么责任?

总的来说,《让子弹飞》的结局并非简单的革命胜利,而是对革命本质、人性复杂性和社会进步艰难性的深刻反思。姜文借这个结局想告诉我们:革命是永无止境的。一场革命的胜利,并不意味着从此天下太平。新的压迫、新的不公可能随时出现,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。

相关资讯

评论

  • 评论加载中...

首页

电视剧

返回顶部

电影

会员中心